《乡村民居保护与改造社会实践》课程是我校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2021年获批湖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1.课程定位
《乡村与民居保护改造社会实践》是我校建筑学专业一门融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实操技能于一体的社会实践课程,以引导大学生借助学科知识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熟悉国策,培养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总学时32,2学分,2周时间完成。教师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解决项目前期准备、调研分析、安全培训和社会实践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带领学生去项目实地与校外指导老师联合指导,学生分组、分项、分阶段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去开展社会实践。最后通过实践期间的考勤与纪律、实践综合表现、实践图文报告以及校内外导师评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成绩评定。
2.教学目标
结合我校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新工科”建设行动计划,制订如下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乡村与民居改造调研方法和成果转化方式,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筑绘图、研究思辨、勘测设计能力,素质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和应变创新能力等。
价值目标:
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建设发展现状、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学以致用,为新形势下社会实践课程注入生机和活力。
3.教学团队
本课程拥有一支多学科背景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项目指导教师联合参与实践项目的指导。校内教学团队由5人组成,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课程负责人汤菲教授,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中国建筑类院校技术发展联盟理事、湖北省智能建造产业协作联盟理事;武汉巨匠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顾问。主要教学成果如下:
教学研究:
①2017年主持了校级信息化开发内化课程《中国建筑史》;
②2018年参编了“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住宅空间设计》;
③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6篇,含2篇SCI论文;新型发明专利1项,主持和参与横向研究课题5项。
教学奖励:
①2019-2023年被评为武昌理工学院“卓越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②2016-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多项一、二等奖;
③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湖北省第一届BIMVR及VR极限任务挑战赛”获得特等奖;
④2020-2023年年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得二、三等奖。
4.实践条件
①网络资源:MOOC网站、云班课平台、课程QQ群等推送学习资源和线上互动;
②设施设备资源: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广联达BIM建模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测量实验室,八旋翼无人机等,满足校内技能实操和校外社会实践的要求;
③基层社会实践项目资源:在学校监管下由教学团队带领学生与省内外村镇合作,开展围绕乡村振兴的美丽乡村建设横向研究课题,深入地方、基层乡村开展实践教学。
5.课程特色
①构建美丽乡村基层教学平台,实践育人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
②构建教师团队工作室平台,组织育人,教科研成果和学科专业技能竞赛成果丰富;
③构建实践成果推广应用平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④云班课平台对师生进行双向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
企业导师现场讲解无人机测量工作流程,演示操作方法与规范
刘波老师现场评图,指导学生绘制收集民居风格构筑素材与细部数据
汤菲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实地踏勘测量工作,布置关键定位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