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将产业和教育资源进行融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和互赢,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组织企业实习、开展产业研究等多种形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开展研究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提高,建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学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研学一体教学模式进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兴趣和热情。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校企合作促发展,协同育人谱新篇
以“产教融合、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为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学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武昌理工天华装配式实训基地
为适应建筑业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培养新型建筑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智能建造学院大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引企入校,2023年与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华”)共建“武昌理工天华装配式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内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并同步接轨工程实际项目,切实推行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及实践动手能力。本着对等合作、较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对学校品牌提升产生重大影响的合作原则,开展了以下7项建设项目:
1、联合打造学校品牌
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作为装配式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经验,天华集团已完成500多个装配式项目,项目覆盖上海、北京、武汉、南京、杭州、广州、天津、深圳、重庆、济南、合肥、郑州、西安、南昌、宁波、青岛、无锡等城市个点;设计完成90多项装配式公共建筑,累计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近6300万平方米;目前已编制57本行业和地方标准及图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连续获批由住建部颁发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8年获批为“上海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9年获批为“广东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20年获批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22年获批为“湖北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我院通过本次共建校内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室,开展“装配式BIM正向设计项目”的技术服务,以与天华强强合作方式,达到共同提升学校品牌的效果。
授牌仪式
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研发能力
2、共同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依托已立项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Revit平台的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建设》,我院积极开展智能建造实验室的改造建设,2024年3月份与天华签署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后,天华利用暑期时间对建造516教室进行了装修改造,并提供33台台双屏显示器电脑、1台打印机、若干张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30万元,于9月份正式成立为武昌理工天华装配式实训基地,10月份天华入驻4名优秀设计师指导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同时承担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截止2024年4月,学生已参与完成了大量实际工程装配式设计项目,详见“已完成装配式深化设计项目表”。
工作室挂牌
已完成装配式深化设计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1 |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社区069-1、071-1街坊项目 |
2 | 天安豪园二期商品住宅项目 |
3 | 大华城市公园二期项目 |
4 | 嘉定区安亭镇项目 |
5 | 华为人才公寓项目 |
6 | 联东U谷·临空港科创中心项目 |
7 | 南阳科创海底捞项目 |
8 | 闵行区江川45-02地块项目 |
9 | 海口保利半山项目 |
10 | 郑州保利北龙湖地块项目 |
11 | 江苏省教学楼项目 |
12 | 昭觉寺南路139号住宅工程项目 |
13 | 曹家渡项目 |
14 | 世茂十里星河B地块商业等项目 |
3、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11月中旬我院教师与天华设计师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行业发展动态,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天华装配所所长邵宇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3点建议,详见校外企业专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记录表。
智能建造学院校外企业专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表
专业名称 | 土木工程 |
评审会议地点 | 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评审时间 | 2023年11月22日 |
会议主持人 | 霍婷婷 | 会议记录人 | 苗婷 |
参会人员 | 高霰、邵宇、王巍环、李海楠、黄楚云、霍婷婷、张西平、苗婷 |
企业专家评 审 意 见 记录 |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及专业定位。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几点建议: 1.课程开设的范围比较广,因而在深度上略显不足。可以在学时上有所区别,重点培养几个有特色的方向。 2.实践环节虽然广泛且深入,但与社会项目接轨不明显,建议在培养方案中加入实际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训环节。 3.人才培养方案重在执行,有好的计划,要充分落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践环节,配套设施、实践条件、计算机设备及土木工程专业软件都是保障实践有效进行的必备条件。 评审专家组长签字: |
|
| | | | | |
4、共同指导毕业综合训练
天华选派常驻企业导师4人,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工作室学生进行培训,并与我院专任教师共同指导22名学生开展2024届毕业综合训练。
装配式实训室授课安排表
5、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已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2023年10月,学院与天华签订横向课题协议,项目总金额35万;
2023年获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1项。
获批教育部产学育人项目
6、共同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依据土木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基地相关要求,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拟定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我院聘请5位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指导2024届土木工程毕业生毕业综合训练。
部分企业导师聘书
企业导师指导学校实训
学生参与设计项目
企业导师与我院指导老师在工作室讨论
结构构件精细化设计示意图
学生设计作品
装配式建筑设计项目展示
访企拓岗
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元宇宙特色班
智能建造专业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建筑技术跨学科领域的新工科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院智能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跨学科知识融合:课程体系涵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旨在促进学生于在智能建造项目建设及管理中与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②实践与理论并重:本专业不仅教授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还设置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③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未来需求。
总体上,智能建造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工业化建造,自动化施工、智能运维与服务等工作。
我院智能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典型成果是开设“建筑元宇宙3D场景创作师”工匠班。
元宇宙作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融合的载体,整合了多种新技术,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蕴藏着无限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元宇宙”一词也已被写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的培育,积极响应住建行业在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等方面的发展,
我院与华工元创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入元宇宙优秀师资,开设元宇宙特色班,培养元宇宙新技术人才。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特色——以赛促学、以教促学
学赛结合促提升,教学相长聚合力
工程造价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建立起以赛促学、以数字造价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切实打造“以赛促学、以教促学”教育品牌,谱好教学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部曲,“造”就适应建筑信息化需要、数字造价应用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1.比赛氛围浓厚、比赛成绩优异
工程造价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国内专业竞赛榜单均有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名字。如:工程造价系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参加2023年BIMFILM最强“智”造大师-全国施工设计大赛高校组获得二等奖。参加企校协同创新大赛“数字孪生”专项赛,一支队伍获二等奖,支队伍获得三等奖。
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积极参加除专业竞赛以外的竞赛,如互联网+、电子商挑战杯、务三创大赛等比赛。院内建设了三个竞赛培育工作室:创新创业培育工作室、数字建筑创新培育工作室、数字建模培育工作室。为学生备赛、老师指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以赛促教,教学大赛创佳绩,获批省一流课程
近几年通过指导各类竞赛,教师的讲课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三位老师参加教学创新大赛,一位老师获得二等奖,两位老师获得三等奖。同时,《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获批湖北省2023年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介绍
1.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建筑业人才的需求,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制定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具备智慧建造应用能力的“能用、管用、实用、耐用”创新人才。
2.智慧AI信息化的课程体系
我院建立了以“新理念、新模式、新质量、新方法、新内容”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深化了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重视基础课程,突出主干课程,并紧跟建筑业发展,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纳入课程体系,形成了智慧化、信息化、技能化的课程体系。
3.“金课群”建设
我院打造了六个课程群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群、建筑设计课程群、专业修养课程群、技术与前沿板块、社会实践课程群和专业认证与考研课程群。同时,我们依托省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课,形成了多个特色“金课群”,并建设了多个教育部基地平台项目,为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4.深度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我院搭建了深度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了“思政先进—专业夯实—实践创新—创业孵化”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实现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考核、教材选用、实习基地、师资、科研、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共育、共建、共享、共赢”。
① 智能检测实践基地;
② 建筑智能化多功能实训中心;
③ VR/AR 实验中心;
④ 虚拟现实实践平台建设与应用等。
5.“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我们已建成一支“名师引领”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7.5%。团队成员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我院的建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产教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筑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