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6月17日消息(通讯员 蒋海涛 报道 明骏飞 摄影)为展示学子们对建筑技术的深度探索,同时彰显他们对社会需求的敏锐回应。2025年6月16日,武昌理工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在图书馆二楼大厅举办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展,集中呈现98名毕业生的建筑学毕业设计。
本次展览中,参数化设计、BIM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大亮点。毕业生程克金团队设计的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BIM建模优化建筑结构,同时结合光伏一体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其作品《城市光合体》因技术创新性备受关注。另一组学生则以《参数化社区》为题,运用算法生成建筑形态,探索数字化设计在居住空间中的实践路径。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对建筑行业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展现了青年设计师将技术转化为实用解决方案的能力。

展览中,多件作品聚焦适老化改造、乡村振兴等社会议题。学生团队设计的《乡村记忆博物馆》项目,通过保留传统民居肌理并植入现代功能空间,实现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的平衡。而《适老化社区改造计划》则针对老龄化社会需求,提出无障碍通行、紧急呼叫系统筹适老化设计策略,展现了建筑学的人文温度。智能建造学院系主任刘波教授指出:“这些作品突破了传统设计思维,将社会需求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体现了建筑学的责任担当。”

智能建造学院通过“真题真做”教学模式强化设计成果的实用性。例如,学生团队与某企业合作完成的《工业遗产再生项目》,将废弃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园区,其设计方案已被纳入地方规划。此外,学院依托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乡村与民居保护改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调研,累计完成30余项乡村改造设计。展览现场,毕业生化身“讲解员”,向参观者阐述设计理念,企业代表则对部分作品提出合作意向,进一步推动设计成果落地转化。

除传统模型、图纸外,学生还通过插画、装置艺术等跨界形式诠释设计概念。作品《时光胶囊》以立体模型与艺术展板结合的方式,呈现未来社区的生态循环系统;而《水墨建筑》系列则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建筑空间,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能。这种创新表达方式获得教师高度评价,建筑艺术学院教师黄一鸿表示:“学生们在设计中展现了跨学科思维,这是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本次展览不仅是武昌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青年设计师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深度思考。从技术革新到人文关怀,从产教融合到跨界表达,毕业生们以作品为媒介,传递出建筑学教育的活力与方向。正如刘波教授所言:“建筑行业的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坚持创新与实践,方能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这场展览,正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青春动能。